汕尾资讯网洋湾岛:探索产业创投的“广州模式”

汕尾资讯网洋湾岛:探索产业创投的“广州模式”
汕尾资讯网洋湾岛:探索产业创投的“广州模式”

    广州首个创投小镇海珠洋湾岛。  

    2017广州科技金融对接会暨科技金融成果展示周上,观众在科普创客直通车上体验VR游戏。

    位于广州创投小镇的O2O创新实验室。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汤凯锋工作室出品

    主创 南方日报记者 汤凯锋   曹嫒嫒 宾红霞 孙国英  见习记者 欧楚欣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舞动的智能机器人、裸眼3D科技、自动启停的智能风扇……走进广州创投小镇,一辆由大卡车改装成的“科普创客直通车”内,一系列创新成果琳琅满目,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而这样的路演几乎每天都有。

    广州大道南1601号,曾是传统批发市场的海珠区洋湾岛,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召唤下,率先转型为广州首个创投小镇,目标是成为广州市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产融结合的创投集聚区、双创优选区,助力广州加快建设风险投资之都。

    挂牌仅3个多月,广州创投小镇就显现出独特魅力:十余家投资机构入驻;近百家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业态企业聚集;举办创投活动超过30场,促成股债联动科技信贷意向、股权投资意向近20亿元……在12万平方米的创投小镇里,产业、科技与资本加速发酵,正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

    形似巨型球体的全息电影体验馆、科普创客直通车、智能石墨烯路灯……广州创投小镇内,“黑科技”点缀着每个角落,散发出浓厚的创新氛围。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广州传统的批发市场。20年前,紧抓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华南地区首家汽车专业交易市场——华南汽贸城在此落户。风行20年后,销售市场渐显颓势,这里也沦为二手车卖场,仅靠租约维持,转型势在必行。

    深耕洋湾岛20年,广州创投小镇董事长黎名准对洋湾岛的转型历程记忆犹新。

    “以前做专业批发市场,汽贸城的汽油、洗车水等会污染环境,我们只好寻找新的出路。”黎名准坦言。

    2011年,海珠湖建成,黎名准感受到了环境的转变。他反复思索洋湾岛的未来,并辗转天津、成都、重庆、杭州等地调研产业,两年后,传统汽贸退出,广州华南(国际)鞋业展贸中心登场。但开业不到两年,黎名准又不惜赔偿,清退所有入驻企业,将园区转为电商产业园。

    然而,转型并未就此停步。“电商的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实体企业发展存在较大困难。”黎名准所遇到的发展困境,也是广州诸多传统批发市场面临的转型之惑。

    2015年,顺应金融创新发展、传统产业转型的趋势,黎名准再次组建智囊团,对洋湾岛的发展进行重新规划,最终确定的发展方向是以“产业+科技+资本”为特色的创投小镇。广州创投小镇很快获得批复,经过规划设计、管网改造、道路绿化,占地12万平方米的园区焕然一新。

    今年6月,第十九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首次落户广州。海珠区取得论坛落地成果“头啖汤”,除了全国首个创新资本研究院落地外,另一个令人瞩目的创举——广州首个创投小镇正式揭牌。

    “转型不是说转就转,需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黎名准感慨地说,转型不仅要舍弃三五年的租金收入,还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如从2016年下半年创投小镇项目筹备至今,仅在洋湾岛的环境改造提升方面就投入了数千万元。如今,杨湾涌畔的杂地被改造成了岭南风味的绿地公园,黎名准设计的龙舟雕塑、海珠湿地微景观等,无不体现着这位本土企业家的乡土情怀。

    “专业批发市场是过渡期,地租、铺租、人工等昂贵,没有第二代人接手,市场会走下坡路。”黎名准说,打造充满朝气的创投小镇,构建适合大众创新创业的平台,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传统批发市场到新兴金融产业园区,五类车没了,垃圾少了,区域环境好了。”南洲街道办相关工作人员对转型带来的变化感受颇深,“传统的批发市场看起来很热闹,但产生税收少,社会效益不高,治理挑战大,而创投可成为新的增长极。”

    “海珠区委、区政府紧抓发展契机,重点加大对传统批发市场业主的引导,力促专业批发市场自主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产业技术与资本精准对接

    国庆节前夕,一场研讨会在广州创投小镇召开。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代表就创投小镇如何做好资本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广州市股权交易中心科创板运营中心是较早落户创投小镇的机构之一。“希望通过股权交易中心和创投小镇的合作,让挂牌企业与创投机构资源实现精准对接。”广州市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润才认为,创投小镇能提高产业、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效率。通过专业机构,社会资本可挖掘到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实现资本的再增值。同时,企业积累资本后,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寻找投资项目。

    “我一直在思考以后的出路,本来上半年我想休息一段时间,但参加这个会议后,我不想休息了。”一位中年企业家在会上明确表示,他有意向通过企业家朋友的众筹,合作设立私募基金,把过去办实业积累的部分资产用于风险投资。

    事实上,广州创投小镇搭建起的平台,使小镇业主与投资人、创新型企业三方深度合作,让投资人在市中心找到项目、在身边培育项目、在小镇交流项目。

    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是最早进驻创投小镇的机构之一,该协会秘书长肖飞坦言,促使他们入驻园区的,是创投小镇产业与资本对接的孵化平台。“近年来,基金小镇风起云涌,但我们调研后发现,不少地方的产业和资本是脱离的,资本脱离产业就是空转。”肖飞说。

    在广州创投小镇董事长助理孙海峰看来,广州与珠三角制造业联系紧密,这为广州创投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因此,创投小镇需要探索出产业创投的“广州模式”,坚持走科技创新和产融结合的方向。

    “我们之所以不引入酒楼、银行等租金丰厚的传统商业项目,就是要将配套服务的空间留给创新业态,提升创投小镇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体验感。”孙海峰强调,并不是什么企业、什么项目都可以进驻园区,小镇要做的是引进创新资本、创新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业态,致力于打造创新的全生态链条。

    日渐浓厚的创投氛围

    挂牌仅三个多月,但小镇的创投氛围已日渐浓厚。

    在广州市科创委、海珠区政府主办的“广州创投周”上,为期7天的“资本盛宴”吸引了超过1500家科技企业、500家机构、8000人次,优秀项目与投资机构面对面交流对接,逾100家科技企业获得机构投资意向。

    目前,创投小镇已吸引十余个投资机构入驻,集聚了近百家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新业态企业。

    “园区办公楼租一栋少一栋。”黎名准告诉记者,广州创投小镇规划建设了风投集聚区、科技及时尚产业集聚区、综合配套服务区三个功能区,规划建设15栋办公楼。截至目前,在园区注册的资金规模已达8个多亿,有意向入驻的机构、企业越来越多,已有8栋楼被预订。

    据初步统计,从6月开业至今,广州创投小镇已成功举办2017第十九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专题活动、广州创投周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决赛等各类创投活动超过40场,吸引了300多家创投机构与2000多家企业进行投融资对接活动,促成股债联动科技信贷意向、股权投资意向近20亿元。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内,广州创投小镇还将吸引100家风险投资机构进驻,资金管理总体规模约500亿元,投资孵化250家创新型企业。

    “小镇已慢慢形成活跃的创投氛围,企业、投资机构乃至社会资本的热情均被调动了起来。”黎名准认为,创投小镇的发展,从创投机构到企业,产业链上的每个元素都还有重新发掘和认识的过程,需要以更大的魄力持续建设,才能将创投小镇发展为创新的枢纽,为“海珠创新岛”建设注入一股强劲动力。

    “投资机构的聚集,逐渐培育起良好的创投氛围,带来产业辐射效应。”海珠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海珠区已出台系列政策,为落户的创投机构、科技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政务服务,为创投机构与本地的产业、项目搭建无缝链接的沟通桥梁,力促创投机构多投资本地项目、本地产业,不断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小镇名片

    “广州创投小镇·海珠洋湾岛”坐落于广州新中轴线南段,毗邻国家级湿地公园海珠湿地,园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周边产业基础雄厚、交通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越。

    近年来,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持续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风起云涌。洋湾岛积极顺应这股新浪潮,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协会联动”三管齐下,从传统专业批发市场向集聚创新创投生态资源的产业园区转型,遵循“产业为依托,科技助提升,资本做加速”的整体思路,探索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业投资相融合的全生态链。

    广州创投小镇将探索建成以“产业+科技+资本”为特色的创投小镇,致力成为广州市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产融结合的创投集聚区、产业创新优选区,助力广州加快建设风险投资之都。目前,创投小镇已吸引十余个投资机构入驻,集聚了近百家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新业态企业。未来五年内,小镇还将计划吸引100家风险投资机构进驻,资金管理总体规模约500亿元,投资孵化250家创新型企业。

    ■对话

    广州海珠区委书记马正勇:

    打造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南方日报:从传统批发市场到创投小镇,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海珠区委、区政府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马正勇:解放思想、改革进取是区域转型升级的推动力。海珠区顺应全国“双创”大潮,紧抓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契机,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制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纲要以及创新园区和孵化器扶持办法等9个配套政策,积极引导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鼓励业主盘活自身资源,抢抓资本市场的价值链高端,集聚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源,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产业,打造广州创投小镇、M+创工场、UP+智谷等一批主题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形态、周边环境、人口素质“三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产业转型的核心,在于激发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洋湾岛相似的传统批发市场在海珠区还有不少,这类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产业链积淀,通过鼓励业主探索建设以创投小镇为代表的各类新兴产业园区,有利于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升级新业态、上市后备企业等,用资本的眼光来遴选产业、改造园区、引进人才,以眼前的短期租金收益损失,换来长期的产业转型、资产增值和人口素质提升。

    南方日报:目前,海珠区正积极抢占广州科技金融高地,在未来海珠创新岛的打造中,打造创投小镇的经验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马正勇:当前,海珠区正在全力建设创新岛。在创投小镇建设中,海珠区探索出的创新模式和路径,将在以后复制推广。具体包括:一是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协会联动的“三动”工作模式。二是走产业为依托、科技助提升、资本做加速的“三融”发展路径。三是聚焦创新、创业、创富的“三创”发展环境。四是按照风投集聚区、科技及时尚产业集聚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的“三区”布局分片规划、分步实施。五是以价值创新为引领,培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投小镇。

    南方日报:在创投小镇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将从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还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马正勇:目前,海珠区正会同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促进创投小镇建设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创投小镇的定位、思路和目标,并在三年内逐步推进若干行动计划,包括:优化空间布局,打造高端创投载体;创新行业服务平台、政务绿色通道服务平台、专业化线上线下路演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创投实训平台、品牌活动平台等六大服务平台,打造全方位创投生态链;深挖“创投+”的文章,在创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各类创新创业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方面下功夫,加速创投资源集聚。

    海珠区加快推进创投小镇的发展,建立协调机制,由政府部门和街道,创投小镇和相关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跟进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等各项工作任务。组建创投小镇智库,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提供顾问服务,提升创投小镇发展规划的国际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整合区内低效产业用地及城中村物业,通过创业投资等金融手段,加强产业引导,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与土地经济效益产出。加大力度吸引各类资本组建创投小镇引导基金,争取各级政府基金参与,为落户创投小镇的优质创投基金提供资金配套,引导创投基金加大对本地项目的投资。

    南方日报:目前,海珠区科技创新环境如何?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马正勇:过去五年,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0%以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九成。信息技术服务、科技金融、生物医药、法律服务和商务咨询、都市旅游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加速集聚,各类金融服务需求与日俱增。

    海珠区继续抢抓发展机遇,按照“经济集聚发展”的思路,全区初步形成了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为龙头,中大国际创新谷和南中轴创新产业带、海珠湾滨水创新带为支撑的创新发展布局。特别是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中大国际创新谷,将发挥重大功能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集聚效应,吸引高端人才、资本、资源等各类要素集聚,打造有显示度、凝聚力的区域经济集聚中心。全区已登记孵化器达34家,面积53.43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家、市级4家。全区登记的众创空间有17家,其中10家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10家被定为省级试点众创空间,并有TIT互联网+创意园、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业港等重点打造的十大主题园区。

    目前,海珠区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科技创新、商贸、外经贸、工业、中小企业、上市金融、人才等方面都有扶持政策,构建了较完备的创新政策体系,如《海珠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园区认定与扶持办法》,对登记孵化器或创新园区给予配套奖励、平台补贴等,最高奖励500万元。另外,为了吸引创投资源集聚,海珠区也正在制定针对性的政策。

深圳莲花临时工劳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