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讯网中央精神挂满墙上,干部却一问三不知,中纪委机关报批评的这种“宣传”警示了什么

汕尾资讯网中央精神挂满墙上,干部却一问三不知,中纪委机关报批评的这种“宣传”警示了什么
汕尾资讯网中央精神挂满墙上,干部却一问三不知,中纪委机关报批评的这种“宣传”警示了什么

 

在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如果相关的领导干部和具体执行者还是固守僵化思维、拒绝受众意识,上级把表面文章当考核标准,下级把“套路”当宣传成果,“乌龙”宣传标语之类的笑话恐怕还会不断上演。

近日,西部地区某市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栏上,赫然出现了“全力支持×市(一外省城市)创森活动”“倍加珍惜×市森林建设的成果”等字眼,引发关注。实际上,近些年来,类似的为其他城市“代言”的“乌龙”宣传标语事件也有不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仅今年以来就已经出现了好几例。

 

按理说,宣传标语在进入到公众视野之前,需要经过起草、审批、印制、张贴等多个环节和流程。然而现实中却屡屡出现“乌龙”标语,其中不少错误居于宣传栏的显著位置,甚至还有一些位列第一行,相关部门却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可见,对宣传标语这项工作,一些人在认识上还很不重视,在行动上也被各种形式主义所“绑架”。这些堪称“黑色幽默”的低级错误,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并不低级。

 

在一些人看来,宣传只是一项程式化的规定动作,没有宣传栏和宣传标语,会被上级视为工作“不认真”“不负责”。既然是为完成而完成的任务,面向的自然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上级派下来的考核组、检查组和评比组; 既然有了就能应付,自然怎么方便怎么来。有人就觉得,一些宣传标语和宣传模式是可以无限套用、任意复制,一些带有普遍适用性的特定词组,直接“拿来”就行。于是,他们在策划宣传时,不再开动脑筋,不再动员公众参与、组织专家论证,而是一味地移植、复制与抄袭,出炉的标语口号,往往味同嚼蜡甚至洋相百出。

 

还有一些人看似“重视”宣传,但只练“唱功”不顾“做功”。比如有些单位迷信“政策上墙”,中纪委机关报不久前报道过类似的案例:在一项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发现一些单位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中央精神的宣传栏,但让干部谈谈其中的内容以及落实措施,却普遍一问三不知; 还有一家单位把上级机关制订的100多条制度直接挂上墙,自己却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也没有对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和教育工作,群众过来办事时,仍然一头雾水。

 

更有一些“非常重视”宣传的,花了大把力气去做,却不仔细想想为何做、为谁做。比如“五加二”“白加黑”地整理厚厚的宣传材料,到处找媒体记者去发表,材料本身却只是工作流水账的堆砌,亮点打着灯笼也难找。还有的把本职范围内该做的不该做的事,但凡做了就要添油加醋一番广而告之,完全不管群众是不是要看,看了又会怎么想。

 

不管是图省事应付,还是瞎费劲折腾,本质上都是偏离了宣传的“初心”。真正的宣传,不是单向的灌输和说教,需要讲究双向互动,需要重实质、重内容、重效果,注意方式、方法和路径。“不日新者必日退”。在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如果相关的领导干部和具体执行者还是固守僵化思维、拒绝受众意识,上级把表面文章当考核标准,下级把“套路”当宣传成果,“乌龙”宣传标语之类的笑话恐怕还会不断上演。

 

宣传思想工作,历来是我们凝聚共识、鼓舞斗志、齐心协力干成事业的重要保障。说到底,宣传走心,做事用心,才能以工作实效赢得人心。否则,摆“乌龙”丢丑还是小事,一旦政府公信力受损,让群众对宣传无感甚至反感,那才叫摊上大事了。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责任编辑:封寿炎图片编辑:笪曦

沙头角最大劳务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