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讯网高明党建创新打开基层善治新格局

汕尾资讯网高明党建创新打开基层善治新格局
汕尾资讯网高明党建创新打开基层善治新格局

    高明驻点干部进村入户倾听群众意见建议。

    驻村民警入户宣讲安全防范知识。


    ■开篇语

    10月10日,佛山正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授牌,如期实现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林地面积占佛山68%的高明,以市域森林覆盖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2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出全市平均水平5.31平方米的生态担当,为“金佛山,银佛山,生态文明美佛山”提供了生动注脚。

    10月9日,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名单出炉,高明位居43位,与2016年相比保持站位不变,表明高明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而伴随着以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为主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规划推进,高明新一轮大发展正蓄势待发。

    从今日起,南方日报将陆续推出“蓄势腾飞 高明担当——高明改革发展系列观察”,深入解读高明发展变化,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敬请垂注。

    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岭南社区,活跃着这样一支团队,团队由镇街相关领导干部和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等人员组成,他们每周都会定时来到社区,现场倾听居民诉求。除此之外,他们还常常与社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一起,活跃在岭南社区的大街小巷,服务着这个社区的近2万名群众。

    自2014年开展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以下简称“驻点联系”)以来,像岭南社区这样的驻点联系团队如今已活跃在全区72个村居。驻点联系团队通过整合区域内各党组织、群团组织、“两代表一委员”、驻村警长等相关资源,结合城管网格化、村务公开等工作,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收集民智,为群众解决人居环境、交通出行、邻里矛盾等11大类问题。

    三年来,高明区通过驻点联系制度在全区范围内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累计5225项,办复率达98.5%,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标,基层善治成效明显。

    “开展驻点联系工作,是高明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的重大部署,是构建新型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凝聚全区合力推动高明加快走出引领式、差异化、效益型发展之路的可靠保证。”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表示,下阶段要进一步撬动各方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合力,多形式、多渠道为群众解决问题,逐步探索打造出具有高明特色的基层治理新体系。

    化解矛盾

    建立“户情台账”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

    “通过驻点联系,我们反映的不少问题得到了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也得到了详尽的答复,驻点干部和居民也成为了好朋友。”高明区杨和镇河西社区居民何金娥介绍小区周边发生的变化:附近工厂的噪音和异味已大大减少,社区里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已大为改善,社区内的一些破损道路被及时修复……

    在何金娥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前段时间,河西社区一些居民向驻点团队反映,附近的一家工厂经常有不明异味传出,驻点团队当即联系环保部门对该厂进行突击检查,并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对排放物进行环保检测,并未发现异常。

    驻点团队进一步了解后发现,矛盾的根源在于一些居民对该厂了解不够,产生了误解。为此,驻点团队召集居民和该厂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座谈,并邀请部分居民代表到该厂参观,最终消除了居民的疑虑。

    “不少基层矛盾是因为了解不够、沟通不够引起的,驻点联系团队应当成为企业与居民有效交流的桥梁,及时消除误解,让居民支持企业,也让企业带动辖区发展。”杨和镇人大主席、河西社区驻点负责人戚召忠表示,通过开展驻点联系工作,畅通了居民反映问题的常态化渠道,在对企业环保工作形成多方共同监督的同时,党员干部也能更好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2014年8月,高明区探索实施驻点联系制度,在全区组建起72支驻点团队,每个团队由一名镇街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成员包括镇街各办局、所属站所负责人和党员干部,每周定期深入到全区72个村居,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聆听民意。

    三年来,高明区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共划定了455个片区,把72个驻点团队、1509名镇街党员干部纳入走访责任网格,同时结合驻村(社区)警长、志愿先锋楼长等基层管理制度,建立了包片联户、责任到人的“户情台账”,实现了外来人员、企业工商户等各类服务对象的全覆盖。

    为使驻点联系工作更加规范,高明还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不少农村矛盾源于资金、资产、资源流动不清晰不规范的现状,高明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机制。如在佛山范围内率先将村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综合评价”绩效奖惩挂钩,列出4大项、24小项的村务公开清单,明晰了村务公开的时间、形式、程序和标准,使全区村务公开工作迈向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高明还着手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和财务网上监控平台,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全流程监管。目前,高明正进一步推进村集体“公章代管”、“村财通”POS机安装、村集体合同归档备案等举措,织密农村“三资”流动“监控网”。

    帮扶解困

    创新推行“主题式”“清单式”联系

    在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同时,高明还充分利用驻点联系制度帮扶解困,及时回应群众的各类诉求。

    近日,位于更合镇的合水新桥正式建成通车。数百名居民兴奋地走上新桥梁,拍照留念并在朋友圈分享,整座小镇洋溢在新桥通车的喜庆氛围中。

    “以前的合水桥,只有行车道却没有人行通道,而且桥面坑洼不平,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家住更合镇合水社区的冯燕玲回忆说,驻点团队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就迅速行动,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一座又宽又平、人车分流的新桥就建成通车了。

    “通过驻点联系,我们收集到居民修缮合水旧桥的集中诉求,当即联系相关部门对旧桥进行检测,随后决定对该桥进行拆除重建,市交通运输局对此还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更合镇委书记严杰丰表示,合水旧桥改建项目于去年11月进行公开招投标,仅用了大半年时间就建成通车,使合水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在严杰丰看来,合水旧桥改建项目得到高效实施,得益于高明推行的“主题式”“清单式”驻点联系创新性机制。

    在具体实践中,高明驻点团队围绕交通、教育等共性需求,鼓励各村居结合区域特点推行“一村一月一主题”,引导居民聚焦主题提建议、讲诉求,反映渠道包括微信群、社区微信公众号、干部家访等。在此基础上,驻点团队梳理提炼出群众需求清单与服务资源清单,实行“点菜式”服务,进而有效提升驻点联系的有效性。

    “主题式联系和清单式联系在驻点联系中是相互穿插、互动配合的,由此我们能够更好地聚焦问题矛盾,并深入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高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何华中表示,此举推动驻点联系工作覆盖到更多常住人口,实现了驻点联系与基层治理工作的互融互促。

    而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高明也创新性地推出了“三级联动协调”。通过搭建驻点管理系统,高明将收集到的各类问题归口到“高明区党代表工作室OA管理平台”,并构建起自下而上的村、镇、区三级联动机制,实现转办、受理、回复、反馈的全程电子化跟踪管理。

    为确保问题办理实效,高明还针对性推行“三约制”,即联系方式上约访、解决问题上约请、督促落实上约谈,形成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闭环。截至目前,全区各驻点团队“约访”群众共计5750人,实施“约请”现场办公47次。

    在系列组合拳推动之下,高明各村居均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比如,荷城街道阮南村的3条进村道路均完成硬底化;阮西村、上巷村、帅堂村都建起了农村文化室,村民们有了更好的活动场所;杨和镇石水村的高压线改造工程完工了,村民不再受停电、电压不稳之困……

    据统计,高明推行驻点联系制度三年来,全区驻点团队已累计入户走访群众27多万户,直接联系群众超29万人,共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225项,已办复的5149项,办复率达98.5%,有效地推动了基层治理力量的下沉。

    优化服务

    从群众“找上门”变为干部“走下去”

    今年国庆和中秋“双节”前夕,一支身穿“红马甲”的队伍活跃在荷城街道岭南社区,他们有的和社区居民一起做月饼,有的上门探访孤寡老人、单亲家庭,有的拿起清洁工具对辖区的大街小巷进行大清洁。

    这支身穿“红马甲”的队伍,就是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岭南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经过持续多年的志愿服务,这支志愿服务队早已和社区居民打成了一片,被居民贴上了“义诊服务队”“邻里好助手”“创文先锋”等充满温情的标签。

    “岭南社区地处高明老城区,常住人口近2万人,具有老龄人口多、楼宇老化、个体工商户多等特点,如何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一直是岭南社区思索的问题。”荷城街道岭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冯婉珍表示,在驻点团队的支持帮助下,岭南社区挑选出100多名热心公益的党员,组成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时常深入一线为群众提供各类公益服务,不仅提升了社区服务效率,还使党群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事实上,岭南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只是高明区党员志愿服务全面推开的一个缩影。如今,在高明的每个村居,常常能看到党员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了6个党员志愿服务大队,组建了430个党员志愿服务分队,登记在册的党员志愿者人数超过6300人。

    “在管理方法上,高明要求党员志愿服务队成员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时数不少于20小时,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不少于50小时,并将其作为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高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党员志愿服务时数纳入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为全区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据统计,2015年以来,高明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共开展文明劝导、家电维修、关爱行动等党员志愿服务1060场次,参与志愿服务党员达14500人次,惠及近5万名群众。

    除注重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服务作用外,高明近年来通过探索构建“1+N+X”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已逐步实现了党建资源跨行业、跨领域的“大融合”,推动了基层组织、驻村警长、城市管理网格化等力量与工青妇组织“四位一体”联动,同时联动起高明目前拥有的超5万人的注册志愿者和社工队伍,让各方力量都精准下沉至每一个村居中,在全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服务合力。

    “驻点联系着眼于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自上而下解决群众问题;推动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和基层善治创新,则是通过横向整合各方资源,进而合理解决群众诉求。”高明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徐觅浔表示,通过多方合力,高明创新了群众工作和城市治理模式,把群众“找上门”变为干部“走下去”,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领导干部作风,也推动了高明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纵深

    高明在全市率先推行“一村一警”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每月召开一次群众会议、每季度组织一次服务群众活动……如今,在高明各村居,常常可以看到驻村民警忙碌的身影。他们深入基层化解邻里矛盾、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把相关服务主动送到群众身边,以实实在在的基层服务工作助力平安高明建设。

    高明区下辖“一街三镇一新城”,全区共72个村居,常住人口超过43万人,却只有30名社区民警在基层开展警务工作。一方面是基层工作繁琐、责任大,另一方面是基层警力捉襟见肘,单靠社区民警力量难以做到全区基层警务工作的全覆盖。

    如何破解基层警务服务力量延伸不足的瓶颈?经过深入调研,从今年5月起,高明区率先在佛山推行民警驻村居工作,选聘72名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驻村警长,每名民警驻点一个村居,负责信息收集、民意反映、服务群众和安全知识宣讲等工作。“一村一警”警务模式由此在高明全面铺开,这些警长均由派出所警力组成,从普通民警到派出所所长,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具体而言,驻村警长每周走访户数不得少于3户,每次走访均要详细登记走访户的基本情况、对治安工作的意见建议、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信息。与此同时,驻村警长还需要用法治思维化解基层矛盾、解决纠纷,引导群众自觉履行义务、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一村一警”工作推行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驻村民警共收集各类重要信息676条,化解调解各类群众矛盾纠纷1162起,协助侦破各类刑事、治安案件47宗。得益于村居治安管控和服务的进一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高明全区110治安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4.5%,其中刑事警情大幅下降29.2%,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民警驻村居,就是把警力摆到治安防控第一线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让72名公安民警像一颗颗棋子遍布每个村居,从而下好全区治安防控这盘大棋。”高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民警驻村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舟表示,此举将矛盾化解前移至最基层,助力构建全区基层善治大格局。

    ■观察眼

    聚合各方力量

    推动基层善治

    驻点联系、“1+N+X”区域化党建、村务公开、城管网格化延伸……近年来,高明推动基层治理动作频频,通过纪检、组织、政法、民政、农业、城管等多部门合力,正逐步构建出从规范基层治理、城乡环境整治,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链条体系,高明基层治理的效率与质量正逐步提高。

    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伴随社会基层多元化服务需求的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正由镇街、村居一级来承担。这些繁重的任务靠单一基层部门的力量显然是难以胜任的,现实发展迫切要求转换工作理念和治理思路,创新基层治理的组织方式,进一步延伸基层服务触角。

    高明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思路是:整合跨部门党建资源,构建起一体化的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以顺应群众需求不断提高的新趋势。

    遵循这样的思路,高明通过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延伸,使城乡居民周边的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通过村务公开和打造农村“三资”交易平台,推动基层事务公开透明,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落实驻点联系制度、构建“大党建”格局,面对面听民意、察民情……高明打通条块、凝聚合力推动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已清晰地勾勒出高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只有不断打破区域、条块、层级分割的壁垒束缚,实现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体化格局,基层治理工作才会具有更加坚实有效的组织依托,才能更加灵活、多样地应对发展考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高明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的当下,要更好地回应群众的服务诉求,还需要以更大力度整合多元的社会治理主体。

    首先,要通过建立更全面的规章制度聚合各方力量,使下沉基层主动走访、主动帮扶更加标准化、常态化,使矛盾和困难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上报和处理;其次,应依托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更详细、更具针对性的电子台账系统,使各部门、各条块的基层服务力量得以在统一平台沟通,让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体系更好地助力通达民情、纾解民困。

    当各方力量实现进一步聚合,就能够进一步激发高明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活力,推动党组织系统、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与社会各方力量实现良性互动,这将使得高明基层治理力量下沉服务的效率不断提升。

    本版统筹:叶能军

    文/图:欧嘉明 叶能军 

    侯权 邓健伟 元武

东门劳务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