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讯网在“鸿沟”上架桥 推动南京高校资源就地转化

汕尾资讯网在“鸿沟”上架桥 推动南京高校资源就地转化
汕尾资讯网在“鸿沟”上架桥 推动南京高校资源就地转化


    宁科轩

    南京的高校院所较多,这是南京的宝贵资源。然而,在推动高校资源向当地转化的过程中,高校技术与企业需求之间似乎隔着一道“鸿沟”,政府必须在中间架桥。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南京在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机制探索和创新。

    这种探索首先体现在政策的激励上。2011年,南京推出“科技九条”,瞄准“科技创业者身份的后顾之忧”“科技人员与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科技体制改革难题,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

    继“科技九条”之后,南京去年还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发挥科教资源优势 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俗称为“创新36条”的《南京市争当江苏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排头兵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力度。

    政策激励以外,南京还非常注重机制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和人才引进。如,在机制创新中,南京建立了校际校地联席会议制度。这是一种协调机制,以每年至少开一次校际校地协调会的方式,让高校分管领导以及科技处处长得以与南京市领导、市科委、市委人才办等单位面对面坐下来,针对其正在实施的一些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的沟通与对接。

    在平台载体建设上,通过与高校院所的不懈努力,南京市近两年先后在大学科技园、新兴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进行了大力的推进,使其逐渐承担起了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的重要推动者角色。

    在谈论科技成果转化话题时,人们总会谈到两个话题:高校成果是不是马上能被用起来?怎么转化?这是因为,高校里技术研究类的成果要马上向企业转化通常会比较难,而应用类的研究虽然相对容易,但它们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按照高校现有的机制,这些转化多只能依靠搞科研或教学的教师自身去进行。可是,成果转化并不是教师的强项。

    这也是南京目前重视建立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原因。在南京,已经有些高校在实践。例如,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法人化的机构,进行了“专利导航”,其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市场需求、投入成本情况和风险研究,从而推进“专利熟化”;东南大学提出了科技成果的增值工程,通过经济学院与成果所在学院间的合作,从经济学的角度提供市场化服务,为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点,进而完成商品“包装”。

    在人才引进上,南京推出一系列的人才政策,鼓励高校人才到南京创业,同时也鼓励南京企业在当地高校吸引人才为企业创新服务,以建立博士工作站、科技副总等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和人才更好结合。在南京,市委、市政府不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率,而是注重更实际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或者说成果落地。

    如今看来,这些探索是行之有效的。在2016年,南京吸引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44.67亿元,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位。

    今年,南京的重点是做政策落实,把此前所建设平台载体的效用发挥出来。同时,注重吸引成果转化向企业转移转化,包括上面提到的实施成果转化计划,两头同时使力:一方面鼓励当地企业多吸收高校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鼓励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参与当地企业的创新创业,实施校企合作后补助计划。

    (作者系南京市科委工作人员)

沙井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