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讯网千万吨炼油工程诞生记

汕尾资讯网千万吨炼油工程诞生记
汕尾资讯网千万吨炼油工程诞生记


    9月26日下午,在暴晒的阳光和石化装置的轰鸣声中,高东斌像个孩子般开心。这位在产业一线奋战近30年的“石化老兵”,指着数十米高的惠炼二期炼油工程重整装置说:6月30日16点18分,是他的幸福时刻,他将永远记得在那一刻,他和同事一起为重整装置开阀、投料。

    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不仅宣告着重整装置的建设告一段落,更意味着惠炼二期炼油工程试产进入倒数计时。

    几天后的10月2日,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试车成功。

    民富国强,离不开强大工业体系的建立。而石油又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石化产业,从大处说关涉国家能源安全,从小处说涉及亿万家庭的生活所需,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

    南海之滨这座千万吨炼油工程的试车成功,不仅将更好地满足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对高端石化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带动我国石化产业向高水平、高端化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石化产业热土引“石化老兵”南下追求“圆满”

    2017年初,随着炼油工程试车时间的临近,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现场更加繁忙。炼油七部班长高东斌带着34个兄弟在连续重整装置里现场进行“三查四定”工作。

    高东斌,1969年人,1988年从锦州炼油厂技工学院毕业后,在中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升任段长,负责5个班组,近20年的工作让他在那里付出了前半辈子的心血。

    2007年,随着中海油下游首个炼油厂在惠州大亚湾的建设投产,一位南下广东的同事告诉高东斌,这里正在兴建的千万吨炼油项目规模很大,让他产生前往一试身手的冲动。招聘的门槛定在操作人员40岁以下,高东斌正好符合。

    实际上,当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傻”,当时,他已经是锦州石化的“名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锦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这样一个被光环笼罩的人,如果留下,“前途一片光明”。

    “别走了,给你一个安全工程师的岗位。”车间主任为了留下老高这样不可多得的技能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可是老高认准了就不回头。他说,自个儿从半再生重整干到连续重整,干了快20年,就想亲身经历一次百万吨级规模的重整装置建设、开工、投产。他觉得,那样他的技能才能叫“圆满”。

    2007年到大亚湾石化区报到后,高东斌在2008年春节刚过就来到惠炼一期项目现场,当时的工地上一片繁忙,为支撑石化运输管道搭建的钢结构框架正在紧张施工,高东斌一边参加培训一边配合施工:主要是核查工程设计是否存在问题,管线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从班长变成一名普通操作工,高东斌每天和一群大学刚毕业的“新兵蛋子”一样,在不到60厘米高、200多层塔盘里穿梭,钻进去,爬出来,一层一层检查。反应器里面的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工作服被汗水浸湿了再沤干,沤干了又浸湿。晚上回到家,他也没有闲着,开始整理一天发现的问题,为第二天去联系施工单位处理问题做好准备。因为他知道,投料试车前的“三查四定”工作就是为以后装置实现无缺陷开车“打基础”,必须做扎实了,不留后患。

    眼看着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炼油装置明年就要投产了,高东斌主动请缨到项目施工现场。大伙都说老高傻,留在惠炼一期做班长多好,每天只要干好生产,下班了很悠闲,一把年纪了,还要跑到惠炼二期的工地里查问题、查隐患,每天爬塔钻罐,年轻人都吃不消,快50的人了,还不服老。

    高东斌笑着说,年纪大了,迟早有干不动的一天,这套新的装置里还有跟以前不一样的工艺、设备,能多学一点是一点,就全当他这把老骨头贡献余热了。

    2016年初,为了满足惠炼二期的建设需求,高东斌所在部门以惠炼一期的4个班组为班底逐渐扩充为8个班组。当年6月,高东斌和同事们正式入驻惠炼二期项目,“地上还在挖沟,地面上还没有设备。”高东斌回忆说。

    28年坚持一线倒班成就“全国技术能手”

    大亚湾石化区里,早上7点,高东斌已经准时抵达施工现场,十多个小时泡在施工一线,穿梭在各种塔器、管道、机泵之间,像一个医生检查病人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装置生产的小“瑕疵”。

    由于惠炼二期的工期紧张,高东斌所在团队实行“四班两倒”,也就是在一个排班周期被,有两个白班,工作时间为早上8点到晚上8点半,两个夜班,时间为晚上8点半到第二天早上8点,主要工作场所包括中控室和施工现场。在现场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巡检设备运行情况。

    有一次,高东斌发现一处锅炉的上水控制阀既没有安装手阀,也没有安装复线阀。“复线阀的作用主要是便于管道检修,这样在管道和阀门检修时石化产品可以通过复线运输,不会影响正常生产。”高东斌说,工程设计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才能更好满足生产需求。在惠炼二期的建设期间,高东斌和30多名同事及时发现并解决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工程问题,为惠炼二期炼油项目试车成功提供了安全保障。

    2010年2月,有一个工艺问题一直困扰着技术人员,预加氢反应系统压降上涨较快,循环压缩机的出口气体温度过高。高东斌根据他的经验提出,在原有3个注水点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注水点。“这个注水点的位置选择很重要,如果水注多了,也会导致原料带水,注少了会导致铵盐结晶,事实证明,老高的建议很好,注水以后的效果比较好。”工艺工程师李江山说,因为高东斌的建议装置避免了非计划性停工,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了38万元。

    这些年,像这样的合理化建议,高东斌提了30余条。这些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每年为公司节约各类生产成本1300多万元。因为这些一点一滴的努力,高东斌成为炼化公司第一位技能专家、广东省岗位技术能手标兵、总公司首届基层标兵,2016年,老高成为中海油炼化板块第一个“全国技术能手”。

    今年6月30日16点18分,高东斌和同事开阀、投料,意味着炼油工程试产进入倒数计时。高东斌说,那一刻,他很兴奋,也很满足。

    “在一线倒班的人很多,在一线倒一辈子班的不多,像他这样,28年一直在一线倒班,还保持着动力向前走的人,真的不多。”部门经理秦会远这样评价高东斌。

    在无数像高东斌这样认真负责的产业工人的辛勤努力下,惠炼二期炼油工程的试产前所未有地顺利。从9月16日,工程常减压装置引入原油,至10月2日,全厂生产流程全部打通,炼油工程仅用时16天,就实现了所有装置及公用工程的平稳生产,创下业界最佳试车纪录。

    大项目里的高标准

    2800公里管道的责任担当

    管道总长约2800公里,钢材用量达16万吨,多台设备创下国内乃至全球石化行业多项“第一”,多项技术为国内首次引入和应用,两万多名建设者实现10224万安全人工时……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惠州炼化二期项目都是名副其实的“石化航母”。

    这项气势恢宏的重大产业工程,大到大型装置,小到每个阀门,都倾注了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

    惠炼二期项目被定位为“中国最优秀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和“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标杆”,共新建15套炼油生产装置、12套化工生产装置以及煤气化制氢和动力站联合装置,还有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等。该项目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仅管道安装总长就达到2800公里,工作量可想而知,而遍布管道的阀门则往往是最易出问题的“软肋”,这对无缺陷运行形成巨大挑战。

    惠炼二期质量部副经理胡勇胡勇介绍说,按照以往管理,承包商负责在安装前对阀门进行试压检测,从一期建设情况看,承包商存在检测不够认真的情况。于是,在二期项目现场,项目建设团队专门委托了2家专业承包商提供集中仓储和试压检测等服务,这一做法立竿见影,很快发现部分商家的阀门产品合格率偏低,甚至只有80%,采办部门立即将相关产品转由其他供应商提供,经过一两个月的调整后,阀门合格率上升到99%以上。

    在项目建设中,还组建了带有监督作用的项目保障支持团队,来自美国等地的成员基本都用双语沟通,对工程细节要求更关注,“有时候并非要求更严,而是对既有标准规范的执行更严了。”胡勇举例说,国家在2009年就发布了压力管道的安装技术规范,对中介物为石油等可燃物品的工业管道法兰(法兰为轴与轴之间相互连接的零件,常用于管端之间的连接)的紧箍扭矩有要求,以保证严密性。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国内石化行业还是沿用此前做水压测试发现有问题后再处理的“亡羊补牢”式老办法。根据专家意见,项目建设者们按照规范要求,在安装新的法兰时换用可测量力矩值的专业扳手,已安装的上万片法兰也按要求重新检查。

    截至到10月2日试车成功,惠炼二期年产千万吨炼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6117万安全人工时纪录,A、B级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达到99.2%,安全、质量、费用、进度始终保持工程建设管理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王基铭等6位院士率团来惠调研,赞誉惠州石化为“中国最富有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企业”。

    中海油惠州石化公司总经理、惠炼二期项目总经理赵岩表示,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试车成功后,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简称惠州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达到2200万吨/年,预计每年可向国内外市场投放各类高质量油品达到2000万吨左右,生产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主要产品质量相当于欧VI标准。如果加上预计明年开始投产的惠炼二期乙烯工程,届时大亚湾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规模有望跃升至全国第一。

    记者手记

    站在世界石化竞争前沿阵地的

    惠炼二期

    行走在石化区厂区内的道路上,很少有人不被石化装置那动辄数十米高的钢铁造型所振奋。什么是强大的现代石化工业?开车绕惠炼一期和惠炼二期缓行一圈就能找到答案。

    从大亚湾石化区建设伊始的那一刻起,这个位于惠州的石化基地,就远不仅仅是惠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部分承担着中国石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历史使命。

    是否有更加健康、健全的支柱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换言之,能否打造强大的产业链,是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能否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据。笔者以为,对于惠州这样的城市来说,支柱产业的关键不在数量的多少,而在质量的强弱。惠州致力于打造“2+2+N”现代产业体系,与其说是在支柱产业数量上的拓展,不如说是瞄准下一个10年、20年乃至更长久经济发展的未雨绸缪。

    与此同时,产业链的强弱又特别体现在对关联产业的带动能力上。当上游产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时,其对下游产业的影响也将是多方面的。首先,下游产业可以得到更便利、优质和廉价的原料供应,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对于大亚湾石化区来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石化企业在惠炼一期和二期周边设厂增产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同一个区域内的企业可以持续地与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开展多方合作,一个企业可以同时是N个企业的供应商,这种强有力的产业联系又会进一步提升技术升级,加快产业链整体的创新步伐。

    在惠炼二期的采访中,有一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一位资深建设者告诉记者:现在做石化产业,必须做大,只有做大才能做强。炼化一体化的大规模加上先进的生产工艺,让惠炼二期从开工建设那一刻起就站在世界石化竞争的前沿阵地。惠炼二期千万吨炼油工程试车成功后,生产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主要产品质量相当于欧VI标准,优质的石化原料对中下游产业的作用不言而喻,也给惠州石化乃至广东石化带来巨大的产业想象空间。

    这种空间与普通居民的生活并不遥远,从各种溶剂到管材、包装材料、电线电缆,都将依托强大的石化产业链源源不断地生产,绿色化学工艺、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向也将从中受益。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编写的一本石化知识普及的著作,里面对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的重要意义是这样说的:“炼化一体化对于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就好比大家现在买了房子,如果附近建立银行、邮局、菜市场等设施,自然而然这个社区就会兴旺起来……如果形成一个完整的炼化一体化,就能非常快速地带动地方经济产业向前发展。”

罗湖劳务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