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讯网“国家队”送大礼 上海签下 20个央企重大项目
汕尾资讯网“国家队”送大礼 上海签下 20个央企重大项目汕尾资讯网“国家队”送大礼 上海签下 20个央企重大项目
本报记者 姚建莉 实习生 徐凯文 吴佳宝 上海报道
上海又迎来一波央企项目。
8月28日,***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正式签订《***国资委、上海市政府共同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中央企业重大项目落户上海。
上海官方表示,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中核心力量是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中央企业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将加快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受访专家指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目标,与央企自身转型升级的要求存在契合之处。一方面,上海为央企提供完善的市场体系、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的制度规则;另一方面,资金、研发能力较强的央企的参与,必将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
“国家队”携2200亿投资
此次***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20个央企重大项目落户上海,总投资额约为2200亿元,发布3个配套落实方案。
这些重大项目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研发和功能平台的建设,金融支撑“一带一路”、“走出去”等领域。
“在海洋工程装备等初期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一些央企规模较大,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也较强。”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桂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8月28日,中核集团与上海市经信委签订先进核能技术科研创新中心项目落户协议。项目初期预计总投资约400亿元,相关产业入驻将创造约2200个高质量就业岗位。计划到2020年,中核集团入驻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将达到257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88亿元。
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表示,新时期中核集团将依托上海市产业、金融、科技和区位优势,发挥全产业链和创新链优势,聚焦先进核能技术与高端产业发展,深化与上海多维度合作,建立资金资本运作平台,打造产业高地和上海总部,形成千亿元级的核工业产业增长极。
作为中国重要的核电装备产业的发源地和重要基地,上海近年来正致力于打造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核电创新产业基地。中核集团作为国内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业主,亦将上海作为自身战略布局的重要依托。
目前,在沪央企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5家中央企业承担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7大领域、5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沪中央企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个,在沪工程院院士7人,获得上海市科技奖励60项,占获奖总数的22.6%。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央企本身就集中了好的资源,在人才、国家政策、资金、金融等领域都有充分的优势,而且规模大,资本充足,具备足够的创新实力。把这些方面很好地利用起来,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央企外迁为何选择上海
随着首都功能定位的调整,近年央企除了向雄安等周边地区转移外,上海也成为一个热门选择。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已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20多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近几年,一波央企项目已在上海生根开花。例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14年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建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第二总部”,承载集成电路业务总部和研发中心、核心基础软件研发中心、信息化与信息安全运营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功能。
此次央企落户上海,双方均肩负更加明确的使命,即央地深度合作,合力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早在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企业深入参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介对接会上,就有100多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参与。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央企愿意千里赴沪寻求合作,是因为对于寻求创新转型、提高创新能力与品牌影响力的央企而言,上海是一块很好的土壤。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推进会上表示,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科技基础设施较为完备,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云集。
另外,自贸区等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试,为央企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例如张江在和自贸区开展‘双自联动’后,生物医药的央企在生物试剂的使用、进口、周转方面能享受更多便利。”沈桂龙说。
周伟林则指出,由于国企和外企同时存在,上海熟悉国际规则。
上海央企云集,在沪中央企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DP总量的1/4,税收约占全市的1/3。外资力量也不可小觑,约占上海全市企业数量2%的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27%的GDP和33%的税收总额,吸纳了20%的就业人数。
“央企更多还是要完成国家战略性的内容。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的特点,结合上海的经济发展,更好融入本地市场,央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周伟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