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讯网六法联动 多维给力

汕尾资讯网六法联动 多维给力
汕尾资讯网六法联动 多维给力

好政策、好心情、好环境。


1.普惠金融助推脱贫攻坚

宜君是全国唯一的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县,现有金融机构9家。近年来,该县将普惠金融示范区创建与脱贫攻坚战略相融合,以普惠性金融体系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健全工作机构,夯实工作基础。成立了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清单制推进,强化督查问效,落实每月调度、季度通报制度。

丰富金融产品,增加群众可得性。分别与京东集团、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铜川分公司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县财政先后出资1***.76万元为群众购买保险10种,其中一元民生保险、平安保险实现全覆盖,小麦、玉米保险覆盖所有种植户,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农房保险等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教育、财产等全面保障。县信用联社先后推出“一卡通”精准脱贫贷、创业贷、搬迁贷、富农宝、金土地、青山贷、互助贷、金保证、果易贷、金纽贷、安居贷、助学贷、助师贷、康复贷等14类信贷产品。县农行积极联系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农业产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全县涉农小微企业提供担保,针对苹果、玉米、核桃三大产业推出农户贷款,针对脱贫攻坚推出“农民进城安家贷”,针对全域旅游推出“农家乐贷”等产品。县财政出资设立了1000万元产业担保贷款基金和50万元过桥续贷周转基金,健全制度程序,确保规范运行。全县117个行政村、2个社区均建立“双基联动”工作站,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其中发展生产的贫困群众已全部完成预授信工作。

多元化机构体系,金融服务覆盖率高。一方面,整合资源,分层次建立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全县现有村级POS机及E终端机331台,实现了一般性金融服务全覆盖,群众不出村就可享受提现、转账、缴费等服务。率先建立武家塬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通过以点带面辐射一批、带动一批,推进“助农取款服务点”向“金融便利店”升级。建立了彭镇、棋盘镇等6个集金融、信息采集、电商、商超和物流五大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级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探索“五站统建、五员一体”的宜君模式。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乡镇政府免费提供场所,招聘工作人员,供各金融机构及电商无偿入驻。另一方面,发展信用普惠,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设立县农户综合信用信息中心,通过信用重建破解贫困户融资瓶颈,已为1100户信用重建农户发放4800万元贷款。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宣传活动,开办“金融大讲堂”,建立普惠金融教育培训总基地和6个分基地,组建5支服务队,招募金惠志愿者50名,利用县域内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金融知识和金融扶贫政策,增强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2.惠民“一卡通”小额担保贷款破解农户融资难

为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放大惠农补贴效应,确保涉农资金发放安全,为所有农户办理了惠农补贴卡,将所有涉农补贴全部打入惠农补贴卡直接兑付发放。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农户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拓宽“一卡通”服务功能,以农户个人“一卡通”为担保,由信用社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居民发放1-3年、3-5万元“一卡通”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并对贫困户实行财政全额贴息,主要扶持农户开展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和商业流通等生产经营活动。截至目前,已通过“一卡通”,为有贷款意愿发展产业的1767户贫困户发放1350户5811万元贷款,贫困户获贷率达到76%以上。

3.担保基金撬动助力产业扶贫

为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县财政自筹资金设立了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撬动金融资金助力产业扶贫。出台了《宜君县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10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由县信用联社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至1亿元,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每带动贫困户1户贷款3万元,由县财政对贷款实行三年全额贴息。目前全县已有7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带动贫困户2398户,今年已为3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贷款2520万元,带动贫困户841户。

4.“宜农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宜农股扶贫项目是按照“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有脱贫任务的镇村发展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基地及村级光伏电站,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组织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涉旅、涉农、涉林扶贫项目是将涉农资金整合,按照每个村贫困户规模(每户1股1万元)折算量化到村,投入到符合条件的国有公司,由国有公司进行经营,确保股本金保值增值。按照前5年固定、后5年每年流动的分配原则,即前5年按照每年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其中1/3用于集体收入,2/3用于贫困户分红)。光伏扶贫项目是将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的30%作为村集体收入、70%按照前4年固定、随后逐年流动的分配原则,前4年按照每户每年不超过3000元的标准为贫困户进行分红。宜农股固定年限分红期满后的收益,由村委会按照“四议两公开”民主程序集体研究确定,于年初调整给上年度本村最困难、最贫困的群众进行分红。如再无困难户、贫困户需要扶持,则将宜农股分红作为所在村的集体收入,由村委会统筹用于村级公共服务提升和改善民生工作,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截至目前,全县已拨付资金2524.8万元,带动贫困户1767户。

5.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

菜单式产业扶贫是按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菜、政府审菜、贫困户点菜、财政买单”的思路,由贫困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一定价值的农业种养业种苗、种籽而进行自我发展,并与出售方签订技术服务和保底收购合同,财政给予贫困户购买费用补助的产业扶贫模式。产业扶贫菜单由各乡镇政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具体商定,并形成书面购销合同,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菜单的种类、价格、服务内容、补助标准及其与贫困户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切实保证贫困户利益。菜单式产业扶贫对象是全县所有具有产业发展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县级涉农整合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各乡镇对贫困户自主选择的菜单按实际购买的种苗、种籽费用(其他之外费用不补助)给予补助,每户补助不超过5000元。对选择两种以上菜单的贫困户只能按其中一种菜单给予补贴。贫困户享受补助政策期限暂定为2017年,期间每户贫困户只能享受该项补助一次。为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对选择畜牧养殖类菜单的贫困户建成的养殖圈舍,可以另外给予每户不超过2000元的补助。

6.网格化服务筑牢健康扶贫网

针对因病致贫人口占比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宜君县积极建立网格化健康扶贫服务体系,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卡式”服务。为每户因病致贫农户建立《健康扶贫明白卡》,并抽调县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的内、外、妇、儿科医师,成立10支医疗专家咨询服务队,进村入户主动服务,每季度进行一次上门入户咨询服务,上门送医、送药、送健康。通过发放政策宣传册、宣传挂图、因病致贫服务手册、医疗专家咨询联系卡,全面摸底建档,将所有患者病情分为常见病多发病、一次性可治愈疾病、慢性病、需维持治疗疾病四大类,建立了详细的因病致贫户工作台账,为每名患者制定疾病治疗方案,指导合理就诊,形成了“医生+贫困户”服务模式,既方便了群众,又有效降低了贫困群众因盲目就医产生的支出。

聚焦慢性病,实行免费供药。经调查摸底和专家论证,确定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癫痫、糖尿病、脑瘫、重性精神病、肾病综合症、心脑血管后遗症10种慢性病1239人,免费供给56种基本药物。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处方”的原则,为贫困慢性病患者开具免费供药卡,患者凭卡到所辖乡镇卫生院免费领取治疗药品,对残疾和行动不便的患者由医疗专家咨询服务队送药上门,并进行随访服务、监测病情,确保用药安全。2016年以来,先后筹措资金232万元,对建档立卡慢性病患者全面实行免费供药。

多措并举,保障健康“兜底”。县财政全额买单,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统一缴纳新农合参保费用,实现了贫困人口合疗参保全覆盖;为全县2012名银龄贫困老人购买住院医疗保险,凡住院治疗的银龄贫困人口,除报销合疗费用外,由商业保险公司每天补助100元;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通了贫困患者就医绿色通道,设立贫困人口挂号、就诊、检查窗口和扶贫病房病床,为贫困患者减免10%的床位费;调整合疗报销方案,重点针对贫困人口全部参保这一指标,2017、2018年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资助,确保贫困户参保率100%;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费用,2017年报销比例在2016年提高5%的基础上再提高5%;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到3000元,年度个人累计报销封顶线提高至30万元;所有乡镇卫生院贫困患者住院免报销起付线,有效减轻了因病致贫家庭就医经济负担,遏制和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织牢了农村群众的健康“网底”。

“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对全县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免交押金,“先诊疗、后付费”,实现新农合、医疗保障、大病救助一个窗口报销,“一站式”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宜君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深圳龙城临时工劳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