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讯网【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熏人的炊烟不见了

汕尾资讯网【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熏人的炊烟不见了
汕尾资讯网【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熏人的炊烟不见了


  小时候,每到傍晚,山村的房顶都会冒出袅袅炊烟,像是一幅美丽的油画。如今,土家山寨家家户户建起了楼房,厨房用上了沼气,实现了电气化,清洁能源让农家房顶上再也不见了昔日的炊烟。

  对于一个在外工作的游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思绪翻滚,家乡炊烟中的年总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我的家在一个土家族小山村。多年前,我家的东堂屋里摆放着一架香炉,逢年过节,母亲就要到它跟前燃上一炷香,磕上几个头。记得母亲常对我说:香炉是供奉灶王的,好让灶王爷保佑咱家一年到头有柴火烧。每到秋季,母亲总是拖着带病的身子到几十里外的一片名叫“寒草湾”的山上,打野蒿、花栗叶一类的东西,晒干后弄回家,让过年的那几天能烧上几天好柴,并以接济冬春断柴的困难。


图片来自CFP

  过年做团年饭的繁琐与辛苦更不用说,腊月三十一大早,母亲先用铁锅烧洗脸水,接着用这口锅煮猪头、煮饭,饭熟后再忙着炒菜,最后烧洗碗水和开水。那时,家里烧的是柴火,老灶房极其狭小,是用泥土垒成的半间土坯房,歪在低矮潮湿的两间木屋旁。灶台也是用黄土筑成的,只有一个灶膛,且又小又矮,火苗在灶膛里乱窜一阵之后,便冒出一股股浓烈的烟雾,让人窒息。

  寒来暑往,由于灶烟的反复刺激,母亲的眼睛经常红肿热痛,视力也不断下降。母亲总说:“等将来有钱了,一定要盖一间宽敞、舒适的灶房。”


图片来自CFP

  十年间,我们全家和其他乡邻一样,充分开发利用耕地,土地的产出率达到了历史的极致。五峰县人大就出台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唯一的地方法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森林保护条例》,并年年有人大组织专项视察,纳入人大代表重点监督的工作,使五峰20年前即是全国林业先进县和林业百佳县,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试点示范县。

  农家秋收之后,玉米秸、豆秸、棉花柴小山似地垛满了房前屋后,除去牲畜饲草,光下脚料铺着盖着也烧不完。冬天里,炕头总是烧得热热的;洗涮,再也不用那带冰碴的冷水,温一温,热一热,就连给牲畜拌草料、给鸡鸭和食都要加温。

  近几年老家农村又大力发展了茶叶,每户的年收入达两万元,用爹在电话里跟我说的话说:“家里都奔‘现代化’了!做团年饭再也不招烟熏了”……

  想着这些,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村口。远远地,我隔着车窗朝家乡的村庄眺望,只见大红的春联贴在设计优美的各式小楼房门旁,好一派“年味”十足!然而,直到走进村子,还是见不到往日那“炊烟袅袅”的景象,我心里犯嘀咕:莫非“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图片来自CFP

  “咦——,连家都不认得了?”

  “是呀,不认识了!闻不到那种呛人的烟味,真的不敢认了!”

  来到家门口,竟有一股浓郁的菜香扑鼻而来。进得屋里,我不禁惊呆了:嗬!二姐正身扎围裙在电磁灶上掌勺烹炒呢!那神态,俨然一位大师傅。二姐想必是猜出了我的心思,打趣地说:“咋样?比你那城里的机关灶也不赖吧?”“不赖!不赖!”我心悦诚服地说,“我那液化气灶是人工起火的,陈旧了,瞧瞧你这个,电一插就能用了,先进得多哩!”

  我感慨地环顾着灶房,听母亲说这是她特意请专业工匠设计了一间宽敞别致的无烟灶房。灶房大约有20个平方米,全镶上了雪白的瓷砖,里面的设施更是现代化,冰箱、电磁灶、液化气灶、电饭煲等应有尽有,临窗还装上了抽油烟机,炒起菜来没有半点油烟。

  现代化的灶房,只按动电钮就可以在很短时间把饭吃到嘴里,真是方便极了。灶火,做饭,已经不再是让人伤感的事了,烟熏火燎的日子结束了。(葛白水)

沙头劳务派遣